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接受美学观照下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13-10-20 15:30:50 作者:熊灵燕;魏琳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来源:2012年27期 名作欣赏 文字大小:[][][]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正日益受到各国关注。电影题材大多源自生活,提炼出来的艺术不仅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产品,也是最高形态的审美对象。它是几千年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具有高度的美学特征,带给人们愉悦的视觉享受和无尽的精神陶冶。每一个审美主体,由于所处的生活状况、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对于客体即审美对象,都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认知,因此,导致的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为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电影字幕翻译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活动,电影字幕的翻译受到时间、空间、场景切换和人物口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的语观众应能从“再生”的图文交替中获得直观性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快感。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
 一、接受美学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H.R.姚斯和W.伊泽尔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出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社会的条件下去考察。
 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伊泽尔提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作品中所描绘的现象与现实中的客体之间不存在确切的关联作用。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读者由于个人的体验发现的也正是这一特性。读者有两种途径使不确定性标准化:或者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作品;或者修正自己的成见。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一致的对应。这种无地生根的开放性使它们能在不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形成各种情景。
 读者在作品欣赏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是接受美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要求,读者的审美趣味并非一日形成,而是历经本民族长期的文化熏陶产生的。李泽厚认为,审美对象之所以能够出现或存在,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包括“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人生经验、文化教养等等”;而且他认为审美对象,也就是作品,与审美经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读者在审美和思维上的接受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真正欣赏和理解作品;因此,电影翻译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观众在审美和思维上的接受,在此基础上实现语言的功能等价。
 二、电影字幕的特性
 吸取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的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有着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性。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形式,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语言再现源语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艺术再创造。
 1.口语化语言 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观众的文化层面不同,电影对白的语言多为口语化。译者必须根据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性格特点来全面把握整个影片的基调和风格,使译文更加贴近原作。
 2.时空局限性 字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声音与画面又要保持同步,以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
 摘 要: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意象的不等值,采用直译的方式会使观众不明所以。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将文化意象进行恰如其分的重构,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地领会影片所传递的信息及蕴含的文化特色。本文尝试探讨接受美学观照下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

 觉形象的感染力。另外,字幕组屏幕上显示通常不超过两行,在八十个字符内。时空的局限性要求译文应简洁精炼,又尽可能全面地传递相关信息,确保观众无需过多思考,看一遍就能看明白。
 3.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多用形象词汇,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西方人偏好概念、逻辑思维,其语言兼具灵活性与逻辑性。
 三、文化意象的重构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中外观众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电影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观众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
 例1:那年,我浪迹江湖,碰到飞雪。(《英雄》)When we first met,I was living a carefree life.
 例2:飞雪知道,我从小浪迹江湖,四海为家。(《英雄》)
 She knew I'd drifted since childhood,calling no place home.
 例3:我们在不会浪迹江湖了。(《英雄》)No more drifting,no more roaming.
 武侠故事中,侠士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该词意义复杂,不能直译为“river and lake”。《汉英综合大字典》中对“江湖”的解释是“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在不同的语境中,译者对“江湖”根据上下文进行了恰当的意译。同样的“浪迹江湖”,例1中译成“living a carefree life”,例2中译成“drifted”,例3中译成“drifting”和“roaming”。虽然表达上具有很大差异,但是从上下文来看,这样的翻译既完好地传达了源语信息,又避免了重复,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例4:Isabella:It's a brother's duty,dear Edgar,to introduce his sister to some other type than fops and pale young poets.(伊莎贝拉:这是一个哥哥的义务,亲爱的埃德加,你总不能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风的年轻诗人吧?)
 Edgar:Oh,you want a dragon?(埃德加:哦,你该不是想嫁给一个野蛮人吧?)
 Isabella:Yes,I do.With a fiery mustache.(伊莎贝拉:是的,还长着火红的大胡子。)
 ———(《呼啸山庄》)该对话中,“dragon”是一个关键的文化词。对西方人而言,“dragon”是“魔鬼”的代名词。每当提及该词,西方人的脑海中就会显现出一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魔鬼。对中国人而言,“dragon”是高贵、至高无上的“龙”,因为我们就是“龙的传人”,最高统治者皇帝是“真龙天子”,众多父母还“望子成龙”。如果直接将“dragon”译成“龙骑兵”,会让中国观众联想到“皇家骑兵”,但是“长着火红的大胡子”又不是体面的“皇家骑兵”应有的形象。为了更好地使上下文语义贯通,我们应将文化意象的错位给调整过来,所以“dragon”被译成“野蛮人”。
 电影的审美内涵极为丰富,若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使得优秀的影视作品不能为大众所欣赏,就只能成为外语程度高的少数人的奢侈品。电影字幕翻译涉及技术上的限制,如得到最大清晰度或被凝练,则能避免屏幕中字幕翻译的拥挤,电影字幕翻译者必须牢记这些限制。在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更要考虑作为文化载体的两种语言所产生的文化差异。译者应立足于目的语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目的语中与原片艺术最贴近的、为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同时,配合配音演员的嗓音和语言节奏、语气、气息的形式处理,对原片演员语音表演进行审美再现,力争译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观众奉献出高质量的译制片。
 参考文献:
 [1]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 Iser Wolfgang.The Act of Reading,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M].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97.[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211.[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5]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01).[6]韩静.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挑战[J].对外传播,
 2010,(08).[7]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吴光华.汉英综合大辞典[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C1214)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魏琳,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