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国内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13-10-28 10:17:23 作者:赵护林 长江师范学院 来源:科技信息 2012年27期 文字大小:[][][]
 0 引言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共14篇有关“适应选择论”的论文,其中2篇为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研究,5篇为《翻译适应选择论》述评,其余7篇为应用翻译研究,有的把适应选择论用于对文本的分析,还有运用该理论指导具体文体、词汇的翻译。从数量来看,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并不多,更重要的是论文质量不高。1 国内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现状
 1.1理论研究
 张建惠的“从选择与适应看英译汉的异质引进”探讨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方法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异化”的解释力,指出语言维的异化应遵循求美律,异化语言的引进得考虑汉语规范;交际维的异化应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文化维的异化应注意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力。刘雅峰的“译者所为,译者何为?”与其说探索具体文体的翻译,不如说总结了外宣翻译背景下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即5种意识: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功能目的意识、读者意识、翻译技能意识。
 有关理论研究的论文均为对适应选择论理论的简单总结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阐释。论文的高度和深度都还不够。
 1.2 述评研究
 5篇述评论文都肯定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独创性,指出适应选择论开译界新风,为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刘云虹、许钧对著作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同时指出了著作的鲜明特色:1)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2)核心概念“适应/选择”贯穿全文;3)研究方法;李亚舒、黄忠廉除了探讨本书的译者中心观、研究方法之外,还指出该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蔡新乐认为适应选择论的提出基于翻译与文化语境的统一,主要论述了翻译对于文化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胡功泽只是对著作内容简要概括,没有发表什么新奇的评论;宋志平则把焦点集中于论证将自然科学理论语用于人文科学的可行性,同时简要区分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和语用学综观视角下的顺应论。
 述评研究长于对著作内容的总结,各篇论文都对著作、以及其中所提出的理论大加赞赏,对原著和理论的缺陷之处并无提及。
 1.3应用研究
 适应选择论的应用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适应选择论对分析具体文本的指导作用;2)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方法的指导作用。
 翟红梅、张德让“阐明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是其对当时中西文化的外部需求及其自我表达内心需要的适应于选择的结果。”边立红、姚志奋分析了辜鸿铭翻译《论语》的适应与选择,指出其通过对自身需要、能力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做出了语言、交际和文化上的选择;吴元庆和李洁平以《雨中的猫》的译文为实例,演绎论证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译者的适应选择过程以及译者所受到的制约;焦飏主要分析了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对所译内容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曹志艳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在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层面所做出的适应与选择;马鸿的论文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并没有论述翻译生态环境影响之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相对而言,应用研究部分的论文数量并不算少,然而论文的质量不是太高,只是对适应选择论的简单应用。作为一种新兴理论,需要更多的论文论证其适用性。翻译适应选择论理论、述评、应用研究相辅相成,证明了适应选择论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研究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理论研究优势需要充足的例证做论据;应用研究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所不同的就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2 国内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反思
 2.1 出现的问题
 1)适应选择论的研究,述评类和应用类文章居多,理论研究类文章较少。
 2)研究深度尚浅。述评类研究还停留在对著作内容的简单概括之上,往往只对其优点高唱赞歌,对其缺点却少有批评和论及;应用类文章的质量更为糟糕。通常的做法是对理论或理论的某一方面稍作总结,再举一些例子或插入一些具体的文本分析。很多情况下,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只是为举例而举例,理论和例证之间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理论研究类文章仍然处于对现有理论的总结,并没有对其加以拓宽或深挖。
 3)研究的重复度较高。常见的做法便是对所需理论或理论的一部分做以总结,然后将其套用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所不同的就是着眼点不同而已,有的用之于过程,有的用之于目的,有的用之于结果。
 4)缺乏对理论本身局限性的研究。任何理论都有其强势之处,也有其弱势之处。我们的研究不仅要对其长处进行挖掘,还要指出和探究理论的短处。只有这样,一种理论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本身以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2.2 研究展望
 1)充分研读原著及胡庚申教授与此相关的论文。不管是应用理论的全部还是理论的一部分,都应对翻译适应选择论本身有总体的把握以免断章取义。对理论中有疑义的地方应反复考证,不可信口开河。
 2)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适应选择论从提出至今才10年时间,理论本身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充分挖掘理论本身的潜力。
 3)注重对译者的研究。可以针对某一具体译者,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时期的一批译者,研究他们身上的共性和异处,甚至还可以升级至以译者为主线的翻译史研究(如陈福康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王秉钦的《中国翻译思想史》)。
 4)挖掘理论的局限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了解一种理论的优势,又了解它的劣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理论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刘云虹,许钧.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译学新著[J].中国翻译,2004,25(6):40-43.[3]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J].外语教学,2005,26(6):95-96.[4]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1):58-59.[5]胡功泽.一个“转向译者”的理论[J].学术评论,2006(2):39-42.
 [6]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5):140-142.[7]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1):39-42.
 [8]翟红梅,张德让.翻译适应选择论与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外语学刊,2009(2):1-5.
 [9]吴元庆,李洁平.从《雨中的猫》的翻译看译者的角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6):157-160.
 [10]曹志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汉英旅游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6):40-43.
 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责任编辑:王静]国内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长江师范学院 中国 重庆 408100)
 【摘 要】胡庚申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出版标志着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正式问世,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译界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从理论研究、述评研究、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对现有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的问题,探索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问题;方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