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漫谈翻译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14-04-18 22:42:43 作者:冯亦代 中国译协 来源:中国翻译 1983年09期 文字大小:[][][]
屈指算来,从第一次为大学校刊翻译一篇散文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但是译的篇数及字数越多,心里却越觉胆寒,我的译文真的能准确表达原意,而且符合原作的风格吗?  最近常常在报纸上看到报道某一个年纪轻轻的人,三五年内就能熟谙几国语言,翻译了几百万字的消息,我除了艳羡以外,不免对自己的冥顽不灵深为痛心。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念英语,到目前为止,已经五子多年,但是拿起一本英文书来,还满是拦路虎,不是字不认识,·就是语法理解不透彻。至于翻译成中文,更是苦事。往往为了把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译得既适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同时又不损原作的色调,便须冥思苦想,连做梦也在中英两国文字中打转转。 前年和董乐山、梅绍武二位在北戴河作家协会的夏令营里休假。我们每个人都是带了工作去的。1董乐山正在译菲列普。劳斯的《 捉刀人》(一译《鬼作家》)。有一天,他译到某处忽然大笑起来。同室的梅绍武问他为何发笑?他说,正译到一段形容作家苦恼的文字,这个作家从大清早一张开眼起,就把盘算了终宵的一句句子写在纸上,于是坐下来吃早饭,出门散步……回家之后’,拿出稿纸将清晨写下的字划去,又把这几个字颠例过来写在纸上。午睡以后,作家巳从这几个字引起的疲惫不堪中恢复过来,一坐到书桌前面,就把上午这些颠过来又倒过去的字句重新顺了过来。乐山下了一句结论:作家或翻译家的事业,就是在把文字颠过来倒过去中讨生活。 劳斯是在讥笑那位他笔下的大作家才思枯竭,而对于我这个搞翻译的人,倒是至论。那时我正在趁译海明威写西班牙内战的一个短篇《在山岗下》,其中写到西班牙政府军与弗朗哥法西斯部队的炮战,炮弹在政府军战壕上空飞来飞去,我甚至画了幅地形图,也无法搞清楚究竟是哪一方的炮弹。就这样,飞来飞去的炮弹和颠过来倒过去的字眼整整耗去了我一天时间。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喝啤酒,三个人还是弄不清我的问题,我只好暂时存疑,但决不愿使读者读得糊里糊涂。回到北京后,这个问题算解决了。可至今我心里的这几颗炮弹,还在颠过来倒过去。 许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懂得一种外国文字,便可以搞翻译。经常有年轻朋友到我家里来说,他已经念了一两年英语了,想搞文学翻译,所以特来要我看看他的译稿。我听了他们这些真诚的话语,觉得其志可嘉,心里却是无限不安。翻译不是油漆,可以在片刻之间把白的漆成黑的,黄的漆成绿的。翻译是要把某一国的语言换成另一国的文字。两个国家的文字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要把甲国的文字化成乙国的语言,这中间有多少难关需要度过!
 有人不服气,说:不懂的字我可以查字典,字典当然不会欺骗我。情况正相反,我们是很容易上字典的当的,即使是翻译老手,偶一不慎,也会落进陷井中去。最近看到几篇海明威书简的译文,有句句子中有ac tn n一字,根据字典,第一个解释便是(兵营、工厂的)“小卖部”,到第三个解释才是“临时(流动)食堂”,这是美军中的通用语,指行军中的食堂,如采用了第一种解释便与文章不相配了。又如b eh i n d t h e c l o s e d d 。。r照文气似应译作“从家中观察到的”,再如h a v e b e e n a r o u n d m o s t则似应译作“见多识广”。有封信论及福克纳,提到in en i n n i n g s 。“i n n i n g s ,’一词在玩棒球时作a局”解,但在别处可作“走运”解,古今的英语中,“
 九"往往用来指最高数,所以n i n e i n n i n g s 转而可译作“红得发紫”或“红得到了顶”。因那时福克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妒火中烧,说话不免刻薄。倘若译者一不小心,用了“局”字,这句话便成为毫无意义的了。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明:尽信字典或只查一本字典是不行的。译者多属老手,但海明威的书简写得草率,特别不易翻译。所以老手们大处译得天衣无缝,小处却仍有不足。可见凭字典只能解决一些字面的问题,要合乎习惯、风尚,就不能单靠字典来解决了。
 至于初学翻译又急于发表的译者,因为没有捉摸透原文,也造成一些失误。最多见的是在比较复杂的时态上。在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玩弄时态是作家们的技巧之一,初学者如果只按一般时态去理解,未有不上当的。如把过去将来式当作一般时态来译,便造成虚实颠倒。因为前者很多用于虚拟语气(s u jb u n山v e m o o d )中的假设条件和结果,因此多数属否定的,后者较简单,按事实平铺直叙,肯定与否定比较容易区别。最近看了一些抒情散文体的作品,其中有句云:1o o u ld n o m o r e h a v e t u r n ed h im a w a y t h a n jf h e h a d b e e n P h y s i e a lly h u n g r y ,这句不妨译为:“……我之所以不能拒他于门外,是因为我不能不接待一个饥渴的儿童。”但我看到的译文却成了:“他随便找个借口来和我坐坐,仿佛他确实很需要找我似的,我也不会再拒绝他。”还有几个虚实颠lJ的例子。女户1w o u ld n ,t h a v e l e t a n y -t h i n g h a p p e n t o h im .似可译为:’,我是舍不得让他吃亏的”,而原译文却是:“我不该让他发生什么意外”。又如:W h en 1h e a dr a b o u t t h e fo g ,1t h o u g h t y o u w o u ld k n o w .似可译为:“我一听说漫天大雾,我想您是会知道的”,而原译文却是:“听人说起雾时,我就想你会放心的”。为什么起了雾,“
 你”反而会放心呢?从以上几个例子看,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只说字典不能解决问题,这话也不全面,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善于用字典。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文字和美国文字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如果翻译英国的文学作品借助美国字典,或翻译美国的文学作品借助英国字典,则理解错误或牛头不对马嘴的事必然会发生。这样的错误,我就多次犯过。
 我无法否认有那么一些苦读一年或几年就能翻译文学作品的人,虽然我还没遇见过;然而从我自己来说,却真个不知有多少次下决心不再搞翻译了。翻译实在太费事费时,你不但要通晓另一国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汉文字,还要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不管你是在译古典作品.还是现代或当代作品,如果说都一律用现代汉语,要传神就很难。我并不是说译古典文学作品必须用古汉语,而是说不能使J 译文白得象眼前我们的口语一样,反之,也不能用古汉语来译现代或当代的作品。总之,译什么时代、什么人的作品,就得象那个时你那个作家的东西,至少要译出它的味道来。我曾经试译过一篇王尔德的作品,用的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他文风的华丽语言;我也试译过一篇毛姆的小说,就尽量译出作者的流畅与讥讽的笔调来。至于译海明威的作品,那就得用简练明快的手法和能表现动作的字眼。当然,我虽然尽了努力,效果还是远远不能达到原作的水平。因此,我苦恼,我气馁,我想改行。但翻译是我的爱好,因为我觉得既学了另一国文字,溉有责任把别国的美好文学介绍到国内来,使我们有所欣赏借鉴,从而滋养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
 时至今日,每逢有人提到我译过多少东西,我只能低头叫声惭愧。三十年代末期,我开始以翻译为我谋衣食之外的另一事业。那时,我认为是捡了件既容易又光采的工作。我凭着一腔热情,在香港闷热的气候里,遍身流着汗水,译完了三篇海明威写的关于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家名叫却柯特酒吧里发生的故事。当时,楼适夷正在香港编辑《文艺阵地》,他向我要稿,我便把译稿交给了他。过了些天,他把译稿退还给我,说文句太欧化,不适合刊出。须知当时我就是在“直译”的美名下抠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
 太欧化”确是的评,因为我连语序都没有改动一下。后来在重庆我修改了一遍,由叶以群在《文哨》上发表了,美学出版社还出了单行本。然而译文如何呢?1981年,我为了要给江西百花洲文库出《第五纵队及其它》一书,把原来的译文请我的女儿通读了一遍。她粗通英语,通读译文后指出的难解处,正是我译得不对头的地方。譬如在《告发》这篇小说里,有那么一句:“巴特鲁.却柯特是店主,他却有那种特性之一使这地方兴旺起来”。说译错也不尽然,可是读起来真别扭,经核对修改为“他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可以使这地方兴旺起来”,这样一改,就顺口多了。又如在《蝴蝶与坦克》的结尾,却柯特老板说,头天晚上那场士兵枪杀那个用古龙香水喷人作戏的工人的悲剧是“蝴蝶与坦克”,是“十分文雅”的“纯文艺”的题目。接着,海明威就写那家酒吧间早晨的情景:“
 我坐在那里,在那个明亮的兴奋的早晨,这地方有千净和新鲜空气可以嗅到,充满着。”这原是针对头天晚上的惨案而发的。我的译文一不仅用字不当,不适合当时的气氛,而且整句也不象是中国话。于是将它改为“
 我坐在那里,在那个明亮的令人兴致勃勃的早晨,你能闻到那地方一股干净和新鲜的空气,那是新打扫过的。”这就比较象话了。
 要翻译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除了要熟悉每篇特定的作品外,还需要多多少少了解这位作家的生平,多看几本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熟悉他的风格。海明威有海明威的文风,他不同于他同时代的费兹吉拉德,也不同于史坦倍克,更不同于福克纳;如果你把他们都等同起来,那么译出来的东西只能说是译者自己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海明威或其他人的作品了。现在有不少年轻朋友急于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今天译甲的作品,明天又译乙的作品,结果只能成为一个翻译匠,比机器多了一支可以活用的笔杆而已。至于跻入文学之林,那位缪斯恐怕还在天上没有下凡哩。此外,既要读某一作家同时代人的作品,也有必要念几本这个国家的古典作品。文学是多少个世代继承和积累下来的,不知其源,又何能知其流?所以对于自己所钟爱的作家的一切,我们都须知其一二,这样才能比较信、达地译出他的作品。至于雅,原作是雅,就须译成雅的,否则,就有违于原作了。当然,如果原作是粗犷的,我们却在文字上大做“雅”的文章,那就既不“信”又不“达”了。我想,从读原作到译成一篇用汉文字写的文章,至少应有这些要求。翻译的确不是件易事:但说到愉畜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件极有益于各国间女化交流的事业,值得我们为之工作一辈子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