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地告诉各位,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无疑将成为一次向世界展示我们行业及其学术风采的重要事件。中国翻译协会的同仁调集了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出色地保证了本次大会如期召开。会议组织者不仅要与北京奥运会争辉,还要面对重大政治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我谨代表国际译联,向我们的中国同仁为全球翻译界所作的这一切表示由衷的感谢。
国际译联创建于1953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第八年,创始成员协会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土耳其和丹麦。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曾经的敌人和朋友为翻译行业的发展走到了一起。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地说明翻译工作的非政治性呢?
国际译联的开创者们在皮埃尔-弗兰克斯?卡耶的领导下,创建伊始就效法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和管理结构。1976年,国际译联参与起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通过的《为翻译工作者和译作提供法律保障并切实提高翻译工作者地位建议书》,充分彰显了国际译联的国际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译联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60多个国家、近40万名口、笔译工作者的代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际译联在迎接其50周年华诞之际,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惯例,将秘书处永久性地迁移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
毫无疑问,国际译联的创始人也会对今天全球翻译界在中国美丽的城市上海欢聚一堂而感到高兴。这是国际译联第一次在亚洲举办世界翻译大会,我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启发我们在拉丁美洲、非洲和近东地区的会员,争取以后也能在他们的国家举办世界翻译大会。
我反复说过,虽然翻译人员大都在本地、本国工作,但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因为我们的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全球化。国家和区域级翻译协会需要评估国际质量标准以及作为行业基石的学科建设方面的进展对本地区翻译行业的冲击,以及作为本学科基石的翻译教学的发展情况,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个人认为,要代表和维护本地区和本国从业者的职业和经济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地参与国际上代表这些利益的唯一组织——国际译联。今天到会的代表无疑都做出了这一选择。
我真诚地希望你们今后工作顺心,在本次会议上与其他同行建立的友谊得以保持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能充分了解大会所提供的丰富的行业信息,增长知识。
最后,衷心地感谢中国翻译协会的同事,同时也感谢上海市为举办本次大会所提供的支持。
毕德
国际译联主席
2008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