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总部热线:400-710-1860
南京公司:025-83905234
杭州公司:0571-89371196
网站地图
|
 |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口译的一种形式,通常指的是译员坐在口译厢里通过耳机听发言的内容,在听的同时将发言连续地译成另一种琼言,由扩音器传送出去。这是目前国际会议上最常用的一种口译形式,有了它,会议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语言顺利进行。同声传译迄今不过40余年的历史。二战前,国际会议上通用的是交替传译,因为当时工作语言大都限于法语与英语,而且电子技术也不发达。历史上首次使用同声传译,据说是1945—1946年间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国际军事法庭上。由于需要使用德、英、俄、法四种工作语言,开始使用的方法,是在一段发言后,由不同译员同时将发言内容译成其它三种语言,通过耳机分别传送到不同听众的耳中。当然,这基本上仍是交替传译。后来在纽伦堡又进一步试验与发言同时进行翻译,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就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同声传译。同声传译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听(输入),二译(转换),(三)说(输出)。任何一个意群的翻译均须经过这三步骤。就一个具体意群来说,三个步骤并非同时进行,尽管其时间差别只不过几分之一秒,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步骤则又是相互重叠的。输入这一步骤涉及听力和理解两个方面。同声传译要求译员能听懂国际会议上的各种发言,那怕发言还有着各种不同的口音,译员却都要能像听懂母语那样毫不费力。第二个步骤是在听懂、听全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译员要尽快把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一般速度是每分钟100至150个字,这意味着同声传译须以二三十倍于笔译的速度工作。第三个步骤是说(输出),要说得清楚、易懂,译员汉、外语的语音语调必须正确。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译员还得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听。唐笙先生在《口译工作及口译工作者的培养》一文(《西方语文》第二卷第三期)中认为,译名“同声传译”不够确切,因为“这种翻译方法的特点是要求在发言人讲话时‘同时’译出,所以‘同时传译’似乎更确切一些。”
文章来源: 中国翻译协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