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责任 翻译家林戊荪的译海生涯
翻译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手段,从古至今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节目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多位翻译名家,他们用语言符号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今天做客中国访谈的嘉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现任中国译协顾问的林戊荪先生。林老翻译了很多像《孙子兵法》和《论语》这样的中国古典名籍,今天我们要听听林老是如何来谈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的。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谈个人经历 林戊荪的翻译生涯
[中国网]:
林老,其实翻阅您的阅历,我们看到您从1946年赴美,然后在抗美援朝之前回国,当时回国的想法就是想参与祖国的建设。
[林戊荪]:
对。
[中国网]:
是怎样的机缘使您回国以后用英语作为对外传播的工具,后来又跨入翻译这样的行业?
[林戊荪]:
1949年全国解放了,当时我们在美国读书的一些留学生,有一部分人非常的兴奋。因为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毫无例外的都经受过战争,经受过被侵略和被歧视的年月。所以当时看到祖国解放了,能够有一个机会重新来建设,都非常的兴奋。所以我就尽早地回来了,那个时候买船票都不容易,那个时候想尽早地买船票回国。
我是在1950年7月回国,当时住在教育部招待所。那个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去探视我的姐姐,她正好在北京。在她家遇到一个当时在《人民中国》工作的一个老朋友。我不认识他,他是我姐夫的朋友,他就是著名的诗人徐迟,他听说我的经历,就非常兴奋,带着诗人的热情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到我们这里来工作,我们现在急需可以用英语写作的年轻人。
我本来是学哲学的,本来想去大学进一步进修,这样我就参加了对外传播的工作,一干到现在就是58年。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有对外用英语写作,也有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
[中国网]:
我们知道,像您这样老一代的翻译家,确实是既要从事口译、笔译,什么样的翻译工作都要涉及一些。而且我们知道,翻译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您又从事了这么多年,用英语进行写作、翻译,进行同传或口译的工作,我们想知道您有没有厌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工作呢?
[林戊荪]:
没有。翻译确实有苦,但是也有乐。那种对原作的一种深入了解是非常着迷的,同时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的成果,有一些很强烈的成就感,所以没有想做别的事情。除了翻译以外,我有的时候还写作,这两个东西是互为因果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中国网]:
已经入迷了,难舍难分了。
[林戊荪]:
是。
文章来源: 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