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总部热线:400-710-1860
南京公司:025-83905234
杭州公司:0571-89371196
网站地图
|
 |
中俄友好协会理事——高莽
高莽 (1926— )笔名乌兰汗。哈尔滨人。1933-1943年,在哈尔滨市上学。1943年在哈尔滨《大北新报》上发表第一篇译文——图格涅夫的散文诗。1945年2月参加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的工作。1947年翻译苏联作家班达连柯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1949年调沈阳市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在《东北画报》上发表译作短篇小说《永不掉队》(原作者乌克兰作家冈察尔),曾收入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1954年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先后在联络部及《友好报》工作。其间曾多次随中国作家、美术家等赴苏联及东欧国家访问或出席会议。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编辑部,196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中俄友好协会理事。1983年与1987年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前往莫斯科出席第六次与第七次苏联文学翻译家国际会议。苏联作家协会因其多年有效地从事文学翻译活动,授予奖状。译作(均译自俄文)有:苏联作家冈察尔短篇小说集,帕斯捷尔纳克三问题自传《人与事》,卡达耶夫《团队之子》,葛利古里斯《粘土与瓷器》,卡哈尔《绣花丝巾》,科涅楚克《翅膀》,[苏]马雅可夫斯基《臭虫》、《澡堂》,[苏]阿菲诺根诺夫《亲骨肉》,格列勃涅夫等《卡尔·马克思青年时代》(电视连续剧);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舍甫琴柯、布宁、叶赛宁、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坦姆、特瓦尔多夫斯基、德鲁尼娜、沃兹涅先斯基、叶夫图申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卡扎克瓦等诗人的诗作。2004年11月被中国译协表彰为资深翻译家。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