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翻译动态 各地分公司 口译服务地区 译文赏析 特色专栏 文学类
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企业新闻  (1210)
翻译动态  (143)
各地分公司  (400)
口译服务地区  (365)
译文赏析  (109)
特色专栏  (35)
文学类  (0)
 
最新文章
 
更多
 
清代翻译科与满蒙翻译人才的兴起——兼论翻译的政治性
专业翻译机构--丽都翻译公司-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2017-08-03 15:32:28 作者:丽都国际 来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1期金卫国 文字大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民族闯的接触与融合,中外民族间频繁的交流,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翻译的资源。尤其是在清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新的阶段。研究清朝历史,认真清理这一宝贵的遗产,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国情,对于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状况,对于理解翻译的政治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清代满、汉语言融合发展的大势满族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以女真族为主体融合了其他民族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社会的发展及部落之问的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从15世纪中叶始,女真就大量掠夺汉民和朝鲜人。当时女真地区通行女真语(满语),生活在女真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汉族人,很快女真化(满化)是在所难免的。 1644年清军入关,随即迁都北京,满族人“从龙入关”,八旗兵先后走向全国各地,满汉语言的融合内容也因而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主流是满族开始全面地学习汉语汉文,学习汉文化,在一段时期内满族使用满汉双语,并逐渐向使用单语汉语转化。清朝末年,全国除黑龙江省少数地区的满族人还使用满语或满汉双语交流外,满族已全面转用汉语,完成了语言转用。满、汉两个民族在明末清初发生了密切接触,而这又是以语言接触为先决条件的。而民族接触及融和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融合。这个过程极为复杂,既有汉族转用满语,又有满族转用汉语。早期主要是汉族转用满语,中后期是满族转用汉语。从总体上说,主要是满族转用汉语。从满汉语言的接触类型来说,开始是双向的,后来转化为单向的,即满族最终转用汉语。o 由于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同时由于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保持其民族身份,因而清朝前期历代皇帝均强调所谓。国语骑射”,这就为翻译科的出台提供了条件。二、翻译科成为满人的进身之阶翻译科是清朝时期设立的特殊考试科目。它源于金朝时女直科,而清代翻译科考试始于顺治初年,后因诸方面原因,多次停科,到清末时因报考人数寥寥无几而自消自灭。翻译科考试存在是与特殊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国家。满族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民族语言满语和蒙古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则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其崛起后夺取政权,对广大汉族人民实行统治时,言语不通是清廷实行统治的一大障碍。为此,满族统治者~方面大力培养满汉兼通的双语人才,另~方面重视满蒙语言人才的培养。于是设置翻译科来解决这一问题。顺康时期,在满汉民族近30年的共同生活中,满汉语言也处于融汇阶段。满族上层,尤其是满洲官员已经基本通晓汉语,康熙十年(1671年)谕部院及各省将军衙门不再用通事,专管翻译的通事“悉罢之”。以后又停止了专为八旗收稿日期:2009—08—24 作者简介:金卫国(1970一),男,河北唐山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清史、翻译史研究。 · 139 万方数据士子而设的翻译科,而令八旗士子与汉人合榜一体考试。随着满汉民族的融合,满人为了交流的便利而自觉接受汉语,而满语则逐渐生疏。为了保持民族身分,雍正即位伊始即于元年(1723年)谕令复开翻译科考试。他特别强调“在满洲等翻译、武艺亦属要紧”。这表明开设翻译科对贯彻“国语骑射”的必要性。此外,雍正帝也意在通过搭建翻译科这~平台,使满人大量进入政权,来制衡由于满汉复职制而逐渐增多的汉族官员,以确保满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据统计,雍正朝开满汉文翻译科从甲辰科至乙卯科共取满洲翻译举人216名,蒙古翻译举人52名,汉军翻译举人44名。o 及至乾隆时期.满语的衰落愈益明显。满人的日常交流普遍使用汉语,满语仅在皇帝召见臣工等特殊场合下使用。乾隆帝不得已借助翻译科以重振清语,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1757年)年下谕“以翻译科大率寻章摘句,无关翻译本文,停止乡会试……”。之后,乾隆帝又把希望寄托于翻译科,谕旨:“翻译乡会试停止以来,已二十余年,近日满洲学习清语。善翻译者益少,著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试翻译举人,已亥年三月考试翻译进士”。复开翻译科的目的昭然若揭:希望通过翻译科给满人提供更优越的入仕条件。嘉道时期,满语更是尽显颓势,翻译科则勉强维持。到光绪时,因“通晓翻译者无多”,翻译科终于寿终正寝。如前所述,清设立翻译科是统治者为八旗子弟构筑的进身之阶,故其招考范围一再扩大。以会试为例,顺治十一定:“满洲蒙古汉军会试,只准举人应试,其在部院等衙门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等俱不准应会试”。雍正时复开考试,会试范围扩大。雍正二年,定“凡由举人考试补用笔帖式俱准其与举人一体会试,其由贡监考试补用笔帖式者,亦准其考试翻译举人时,一同考试”。乾隆时招考范围再度扩大,三年谕:“满洲现任职员。通晓翻译者准其在礼部报名考试。今思八旗武职人员内平时讲习翻译亦不乏人,如有情愿赴考者,准报名该部一体考试”。乾隆的这道御旨打破了翻译科对参考人员的诸多限制。嘉庆时又定“凡翻译生员举人与文武举人,现任笔帖式,均准应翻译乡会试”。道光时增开驻防八旗参加翻译科考试,二十三年(1843年)谕:“国家分设八旗兵丁驻防各省……,嗣因生齿日繁,披甲名粮例有定额,势不能概令食粮当差,而各弁兵子弟,亦有读书向上通晓文义者,听其应试,以广进取之阶,所以造就人才,体恤旗仆者,无微不至……”这里道光帝说出了开科的目的,就是竭尽全力给八旗弟子创造机遇,赐其最大利益。虽然开科范围不断扩大,但八旗之外的汉人是永远没有机会的。满人笔帖式可任满洲教员等,升迂的机会很多,以乾隆时期为例,珠鲁讷最初授笔帖式,充军机处章京,再迁户部颜料库员外郎,后调工部,兼署兵都,明端出师,授参赞大臣。有清一代,许多满人自翻译举人累升重要官职。o 三、蒙古族翻译人才的兴起蒙古族与满族交往历史悠久。在文字方面,蒙古文对满文的刨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人福格《听雨丛谈》中的一段话精炼的叙述了老满文的刨制过程:“其后龙兴鼎盛,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代言者,十之六七,……初未尝有清字(满文)也,我太祖高皇帝已亥年二月辛丑,始欲以蒙古字改制国书,乃谕儒臣额尔德尼、噶盖日:……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皆能听而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始解,其未习蒙古字者,仍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他国之语为易耶?……额尔德尼遂与噶盖遵依睿模,将蒙古字编辑连写,制为国书,创立满字,颁行域内o-回不仅在文字上,满蒙密切相关,而且在政治上,借助蒙古族的支持,满族得以入主中原。所以,有清一代,清朝统治者都把蒙古地区看作其北部。屏藩”,实行封禁政策。在社会语言文字方面,禁止蒙古人“延请内地书吏教读或使充书吏”,“禁止蒙古行用汉文”。这样,在蒙古地区通行的官方文字只能是蒙文和满文,其次,由于历史及满蒙文字的历史渊源,同时由于满蒙语言的亲属关系,清朝历代皇帝,对于满蒙文格外重视,对培养满蒙翻译人才不遗余力。清朝统治确立后,主要通过理藩院对蒙古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供职于理藩院的大小官吏,必须通晓满蒙两种语言。其次,为了适应翻译大量满、蒙文公文的需要,配备了众多的“笔帖式”。按清朝的规定,理藩院满洲笔帖式三十四缺(原设三十八缺,于光绪十五年经吏部裁去四缺),蒙古笔帖式五十五缺,八旗蒙古贴写笔帖式十六缺。除理藩院之外,各部、院,在蒙古地区设立的将军、都统衙门,需要大量的满蒙翻译人员。为了巩固满蒙同盟,清朝历代统治者,对满蒙翻译及翻译人才的培养,均给予高度重视。科举,本是唐宋以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清朝除了发挥这个功能外。还将其用于选拔翻译人才。清朝之所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是与其特设满文翻译科和蒙文翻译科分不开的。八旗蒙古人属于“旗人”范畴,既可以参加满文翻译考试,也可以参加蒙文翻译考试,而满洲旗人则不能参加蒙文翻译考试。翻译考试科目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八旗蒙古人中满蒙语言教育结出了硕果,另一方面反映了清廷在满蒙翻译人才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满蒙翻译科,虽然也分童试、乡试、会试三级,但其设置目的、考试内容,中式者录用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清实录》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庚申条收有《驻防(指驻防八旗)考试翻译章程二十条》,其中规定:“各省蒙古翻译,亦应照满汉翻译乡试之例办理;翻译乡试题目,由礼部奏请钦命,试以四书清字论题一道,满洲蒙古翻译题一道,……翻译乡试中额,每十名取一名,过半者增中一名;驻防中式翻译举人,应于会试前一月来京,由札部奏定日期复试。……翻译录科, ·140· 万方数据由该将军、副都统、城守尉等先看骑射;翻译录科于乡试年五月内,由该将军等出题考试。满洲用汉字题一道,蒙古用清字翻译题一道。”关于翻译童试,规定:“由该将军、副都统、城守尉等先看骑射,合式者出题扃试,凭文取进;翻译童试题目,满洲用汉字翻译题一道,蒙古用清字翻译题一道。……翻译童生,仍照京旗(驻京八旗)三年两考,岁试年于八月考试,科试年于五月考试;翻译童试,每五、六名取中一名,至多不得过五名。俟人数增多,再请加额。”经童试中式者,叫做翻译生员(俗称秀才),翻译生员除继续参加乡试外,尚有两条途径谋职:一是考取各部院笔帖式,从事翻译及文书工作;~是通过考试充任八旗官学的教习。会试,按清朝的规定,凡蒙古翻译举人、文举人及举人出身的笔帖式,小京官经旗都统、兵部考试步、骑射合格者均可参加。驻防蒙古旗人,一律赴京应试,编人满蒙字号。蒙文会试题目,只试翻译,不试文论。首题自满文《四书》、《性理》中出题,次题选用一道满文奏疏,均译成蒙文,可见蒙文会试是注重实际翻译能力的。会试中式者,赐进士出身。蒙文翻译科取中的举人、进士一律补用于理藩院蒙古官缺上。清朝时期理藩院等重要机构的满蒙语人才基本上仰赖满蒙翻译科举来供给,中式翻译科的生员、举人、进士大部分被选为阁、部、院的蒙文中书,笔帖式等。从翻译做起,藉此升人高级官员阶层的不乏其人。如乾隆、道光年间的名臣松筠,八旗蒙古正蓝旗人,翻译生员出身,历任笔帖式、主事、副都统、都统、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国史馆正总裁、东阁大学士、绥远城将军、理藩院尚书、盛京将军、左都御史、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卿等职。@ 四、结语综上所述,清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使满洲贵族出台了翻译科,从而为满、蒙翻译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形成了清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当今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状况,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政策。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南京丽都翻译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06944号-1 TEL:025-85525080 E-mail:kefu@lidutrans.cn